经济学通常假设人们都是理性的,他们会考虑边际量,这就是 经济学原理之三。人们常常是在某一选择点处比较成本和收益来做 出自己的选择,就像前面举的富翁和渔夫的例子,还有吃馒头的例子,原理上都是相同的。现在再来考虑下一个问题,既然人们做出 选择时,会考虑边际量处的成本和收益,那么,如果这时成本和收 益中有任何一个发生变动,或者两个都发生变动的情况下,人们的 选择会发生改变吗?显然,人们的选择行为会对这种变动做出反 应,也就是说,成本和收益的变动改变了人们的激励,而同时人 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。这就是经济学原理之四,人们会对激励做 出反应。
为了保持故事的连贯性和一致性,我们仍然举富翁和渔夫的例 子来说明。我们来想象一下,富翁的老板,他是给富翁发工资的人, 他或许是一个更大的富翁。老板对富翁说:“你愿意加班吗? ”富翁想了想,回答道:“我要再加班1个小时的话,你 打算给我多少工资? ”老板揣摩了一下:“再加班 1小时,我给你50元人民币怎么样? ”考虑一下, 富翁会为了老板提出的条件再加班1个小时吗? 我们回到前面的例子,富翁原来的工作时间是8个 小时,消费闲暇16个小时,原来再增加1个小时 工作的收入是30元,放弃1个小时闲暇的成本也是 30小时。但是现在,老板提出说再增加1个小时工 作给50元,富翁于是比较了一下自己的边际收益 和边际成本。现在,再增加1个小时工作的收入是50元,放弃1个小时闲暇的成本还是30元,所以,富翁会选择増 加1个小时的工作,这样尽管放弃了1个小时的闲暇,但是在弥补 闲暇损失的成本后,仍然会有20元的净剩余。富翁何乐而不为呢? 富翁可以用这20元买一些消费品或者其他什么商品等,或者用这 20元在剩余的15个小时的闲暇时间内,到海滩上去度假,于是不小 心就碰到了渔夫,于是就回到了富翁和渔夫的故事的开头。
读者应该明白了,在原来选择处的边际量上,由于成本和收益 的变动,带来了激励的改变,从而人们的行为也会随着这种激励的 改变而改变。因为经济学假设人们的行为,尤其是理性的行为是根 据边际量的成本和收益的比较而做出的,所以任何改变这种成本和 收益的因素都会产生激励的改变,也就会对人们的选择产生影响。
前面馒头的例子也是一样的。原来馒头是不要钱的,但是假设 现在馒头不再是免费的,1个馒头需要5角钱。假设原来这个人还 是吃了4个馒头,总共获得6个单位的满足程度(实际上,他吃3 个馒头也是获得6个单位的满足程度)。现在吃4个馒头需要花费2 元,吃3个馒头需要1.5元,但是吃4个馒头和3个馒头带来的满足 程度是一样的,都是6个単位。你说如果这个人是理性的,他会怎 么选择?显然,他应该选择吃3个馒头,这样花费的钱少,但满足 程度却并没有减少。这个例子同样说明了价格变化,这里是馒头的 价格从0增加到5角钱一个,带来选择行为的改变。
被割的多了,也就成了精